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下,延迟开学的中小学生并不开心。对于他们而言,对疫情本身的恐惧、被大量疫情信息支配的焦虑、手机不离手频繁刷屏关注疫情、居家生活葛优躺爹妈嫌弃心好烦、难以专心学习......这大概才是很多中小学生现在的真实写照。
这里我们给出了一些针对延期开学的中小学生心理防护的方法:
情境一、过度关注疫情,导致恐慌和手机过度依赖
因害怕疫情而频繁刷屏查阅疫情的相关信息,导致过度使用手机,陷入“越关注越紧张,越紧张越关注”的恶性循环中。过度沉浸在与疫情有关的负面信息流中,容易陷入应激状态,进一步加重焦虑情绪,同时,还会降低认知功能,失去对有效信息的辨识力。
1.引导孩子正确接收疫情信息
控制孩子频繁刷屏关注疫情,因为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不成熟时期,容易被网上的一些“谣言”左右,从而产生“如果我被感染了怎么办”诸如此类的想法。对于中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而言,其道德观正在形成,道德理想也正在发展,但同样要清醒的认识到,由于中小学生年龄较轻,思想还不成熟、不稳定[1]。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较差,容易信谣,甚至传谣。[m1]
所以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关注官媒发布的疫情信息,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这里的信息最及时最权威。并密切关注学校、社区、村委会的通知。引导孩子关注疫情的积极方向,比如一线医护人员的全力救助、解放军抗战疫情的决胜信心等等。
2.引导孩子自我调节
引导孩子利用除了学习以外的时间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娱乐休闲活动,让孩子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过分集中于关注疫情。
其次,希望感作为人类克服困难、进取向上的一种积极力量,是孩子成长与发展中应重点培养的品格。在面对这种突发灾难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尽量保持希望感,向孩子讲解全国上下是如何积极抗击疫情的,让孩子坚信疫情是可以过去的。
最后,为了避免手机依赖症的产生,家长可以尽可能多陪伴孩子,引导孩子多进行阅读,与家人多沟通,使他们不会因为离开手机而产生空虚的体验。
情境二、[m2] [林3] 疫情导致学习生活习惯被打乱、学习效率低
中小学生因害怕疫情而频繁刷屏查阅疫情的相关信息,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坐立不安,难以专注学习。对于假期的延长,生活上容易懒散、无所事事、无法平衡好学习与娱乐安排。因久居家中长期“家里蹲”,容易甚至遭到父母的“嫌弃”,更易陷入无聊的消极情绪。
引导孩子合理规划时间、劳逸结合
首先,家长引导孩子在家要做好每天的学习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在完成学习计划之后,可以合理安排玩耍时间,适当的游戏,听音乐和阅读,劳逸结合,合理的利用和安排时间。切勿过度的沉迷手机和游戏。合理的时间管理使得感受到的压力和焦虑程度更低[7]。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保证精力的充足。
引导孩子参与家务活动,提高生活技能
其次,家长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家务活动,这是一种休闲和避免无聊的方式,也是避免爸妈嫌弃的方式。同时,家务活不仅能提高生活技能,还能感受到家务劳动的乐趣。
家校联合“延长开学不停学”
目前多省已为中小学生开通了网络课堂,确保延期开学的中小学生能够在家上课。
家长引导和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在线上课的学习方式,监督孩子准时上课,及时完成作业。对于低年级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孩子而言,自我控制能力直接影响中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发展[3],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
家校联合十分重要,家长要协助老师对于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进行打卡监督记录,可以适当采用外部强化的方式,如给予奖励等。因为内在因素往往要通过外部强化手段诱发其驱动力,形成学习动机,推动学习行为[5]。强化又分正强化如鼓励,负强化为惩罚。强化也有一定的原则:适度[6]。适度的外部强化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缓解因为肺炎疫情而延迟开学带来的焦虑,不仅需要靠中小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帮助,才能真正帮助中小学生正确应对焦虑情绪,开开心心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作者:孙晓军,谢心仪,郑婉莹,周宗奎
审核:刘勤学,林悦
参考文献:
[1]张显鼎. (2014). 素质教育视野下中小学生道德培养与个性发展关系的研究.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8), 48-48.
[2]田颖. (2017). 基于希望感研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新课程研究(上旬), 000(002), 130-132.
[3]王红姣, 卢家楣. (2004). 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的编制及其调查. 心理科学(6), 1477-1482.
[4]杨丽珠, 姜月. (2011).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6).
[5]任坤艳, 刘芳. (2008). 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初探.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 87-89.
[6]骆伯巍. (1996). 教学心理学原理. 浙江大学出版社.
[7]陈世民, 孙配贞, 王润华, 方杰, 张进辅, 郑雪.(2011) . 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压力与焦虑关系的调节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5), 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