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谨、李丹编辑,谢员审稿)肺炎疫情所造成的隔离局势,使“家”这个概念更加深入人心。近日,社区网络群里有居民发帖,“全家4个人,就他(孩子)一个人格格不入,除了吃饭,都不跟我们坐到一起,一天说不了十句话,真是感到好寒心!”
客观讲,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关系疏远,似乎并不是“新闻”,但发生在当前紧张的肺炎疫情下,一家人身处一个屋檐下,心却聚不到一起,可能尤其让人难过。难怪有人在网上撰文“这么长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你还好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一聊,隔离在家,亲子关系如何“破冰”。
欲先善其事,必先明其因。当前情况下,造成孩子与父母关系疏远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关系没能如期靠近,可能是外部危机情境所导致的一种应激和防御状态。这次肺炎疫情传播之快,范围之广,结果之恶劣令人始料未及,大众情绪都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中。事态的不确定性让成年人都措手不及,更可能给孩子带来无法述说的恐惧与迷茫。此时,孩子对家庭生活表现得兴趣降低,甚至格格不入,可能是其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表达。
一般而言,心理防御机制的启动是为了缓解个体的情绪平衡,其本质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心理学家发现,在面临重大灾害事件时,否认是最常用的防御机制。危机隔离中,依旧选择我行我素,貌似对家庭情感看似并不看重的孩子,可能是在使用否认这一防御方法逃避现实的痛苦,回避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简言之,没有足够的内在经验与心理资源应对危机的发生,可能造成孩子“不够懂事”的表象。
其次,中国有句古话叫“远则亲,近则仇”,隔离期亲子关系紧张,还可能是由于我们此时过于在乎对方,特别想跟他们走得“近”。其实,这个“近”是想要获得心灵情感上的亲近,但事实上,我们可能常表现为想和对方在行为上达成一致。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会变得更加具体和细化了。尤其当已经长大的孩子仍感到行为被约束和管理时,更容易产生不被信任的感觉。在孩子看来,父母关切的话语可能更像是“要求”、“命令”或“控制”,而非亲近、关心和爱了。“每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在目前本就紧张的局势下,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言行控制得很严,反而更会导致孩子情感的远离。
此外,隔离期亲子关系紧张,更多源于平日家庭情感交流的不足。冰冻之寒非一日之功。中国人在家庭生活中的日常关照常常是“你吃了吗?”“多穿点衣服”等生活护理方面的简单信息,真正拉近心灵情感的话语却很难说得出来。缺少了平日里有效的情感交流“练习”,关键时刻就会表现为“爱你在心口难开”。
最后,在家人面前,我们反而更容易放松,从而忽略沟通时的非言语信息。比如父母出于爱意,想让孩子作息规律,在叫孩子吃饭或起床的时候,就会显得比较急躁。此时孩子可能接收到更多烦躁信息,而不是爱的信息。因此也会表现得比较阻抗,用冷漠和疏远表达抗议。在这种环境中,孩子也难以习得恰如其分地使用非言语信息表达心意,双双造成了沟通不顺。
那么,肺炎疫情期间隔离中的亲子关系建设该如何进行呢?这里,小编给出4个关键词:信心、感受、活动、意义。
关键词1 :信心
众所周知,亲子关系的组成双方是父母与子女,他们是血缘关系最近的直系血亲,这种生理基础是任何关系都无法取代的。因此,亲子双方都要建立起对关系改善的良好信心,尤其是父母要坚信,孩子无论多大,都是深爱父母的,他们的行为疏远并不等同于情感冷漠。孩子不说话本身,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所有弯路都蕴含财富,父母清楚地意识到此时的危机正是开展人生教育的重要时机,并愿意肩负起“家长”的引导角色时,居家隔离在一起的时光,也便可以成为增进了解、修复关系、促进沟通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2 :感受
心理学发现仅仅是把注意力带回身体感受就足以让人放松、安定下来。隔离在家,心的亲近更需要来自身体的放松,此时关注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可以多做关注并尊重彼此身体与生理感受的事情,如注意膳食营养,增加室内锻炼等。
同时也要补足心理维生素T(Touch,意为接触)。从小处做起,关注彼此身体上的舒适,是传递关爱最好的方式。如:合理安排好饮食、作息,让对方感到真正被关心被照顾,做到先传情再动员。如,当孩子不想说话的时候,给他递一杯水表达爱,并给他独处的空间表达对他的尊重;个体层面可以安排家人淋浴、泡澡,水的按摩都能起到安抚放松、缓和气氛的作用;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捶肩、按摩,最好是每天来一个拥抱。
关键词3:活动
在心理学的应用与实践中,我们发现活动是团体关系破冰的有效推手,在活动中促进情感交流,不仅是自然而然的,也是最高效的。隔离期间,可以发起开展一些孩子可以并愿意参与进来的、有趣的家庭活动,如多米诺骨牌,套圈游戏、读书故事会等。
此外,成员间的同频共振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活动往往达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如可以在家庭范围内请每个家庭成员依次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歌曲播放,这既是一种对彼此潜在话语的尊重,更能使家人们在一定时空里体验对方的频率,拉近心灵的距离。
关键词4:意义
《寻找生命的意义》是意义疗法创始人弗兰克撰写的一本世界著名的畅销书,对当今心理学影响深远。存在主义哲学说“存在即合理”,苦难亦有其存在的意义需要我们去探寻。隔离期间与孩子谈论人生意义,不仅可以做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现实,生发出积极生活的勇气的事情,还可以向他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是时候,我们可以平等地聊聊人生了!”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遭遇不确定危机时,表现出紧张、恐惧、抑郁与无助都是我们面对非正常事件时的正常反应;和孩子恰时地在家庭中开展关于生命无常、人生意义等主题的讨论,不仅有利于当前家庭紧张情绪的缓解,更能为今后的生存发展积累经验;帮助孩子积极区分自己个人生活与社会危机,允许自己在社会危机保持乐观心态,不过分沉溺于社会苦难情绪中,引导孩子允许自己开心。
结语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这句话尤其显得深刻。肺炎疫情爆发时,能隔离到一起的人,就是在这个世界上与我们最亲近的人。在我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妈妈正经历因好友肺炎去世而带来的震惊与痛苦,但我心里牵挂着未完成的稿子,没有专心陪她。她知道我工作的意义,默默进来给我倒了一杯茶,关上了门。我们什么都没有说。但我打字的速度更快了。你的孩子,也许像我一样,不太会把所有心意都说出口。但请相信,他们是明了的,他们是在乎的,关键时刻,他们是会发挥作用的。彼此的爱,都是在的。
如果你觉得本文所提出的建议都过于具体,不好操作。可以先试着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答案揭晓后,相信你一定能启发自己,用适合你们的方式去更好地理解彼此、爱彼此。隔离不离心。
什么时刻最重要?(现在)
什么人最重要?(正在相处的人)
什么事最重要?(关怀)
我们的心理援助热线: 027-59427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