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面对疫情,是时候启动心理保护机制了

发布时间 : 2020-02-04 21:06:39 | 作者/来源 :  | 阅读 :

以下文章来源于网络与儿童发展 ,作者刘勤学


网络与儿童发展

一直科学,偶尔有趣,聚焦信息时代中的科技应用和儿童发展,分享靠谱易懂的科研成果。


Group Q





Valeri – Свежий ветер


面对疫情,是时候启动心理保护机制了


祁迪、刘勤学

2020128

武汉官方通报首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发病


2020123

时隔45天,武汉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武汉封城




疫情来势汹汹,现感染人数已超过03年的SARS的总感染人数,平日里被娱乐新闻占据大半的微博热搜,如今被#雷神山施工现场最新航拍##全国累计确诊病例##口罩#等与疫情相关的话题填满,小Q的朋友圈也被肺炎的消息刷屏。

不少朋友都说,现在睁眼闭眼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博热搜,看看全国确诊了多少例,看看自己所在的省市确诊了多少例,常常是从这个热搜出去又进入另一个热搜,不停地查看和疫情有关的消息,甚至是在线云监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人数也高达数百万人。


面对不可知的病毒和疯狂上涨的感染人数,我们很难保持情绪的平静,这种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会给普通大众都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而当这种压力和情绪问题过于严重时,不仅不能帮助我们抵抗病毒,反而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但我们人类也不总是被动挨打的,当个体由于面临突发情境而处于应激状态时,为了对抗这种压力,我们就会有意或无意识地运用各种心理防御机制,即降低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和稳定的方法,从而达到减小对自身伤害的目的。


心理防御机制这一概念最早在1894年由弗洛伊德提出,属于现代精神动力学中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1]。这一机制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同时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个体会通过后天的社会实践来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


虽然我们采取心理防御机制是为了帮助自身维持情绪的平衡,但研究者通常将心理防御机制也分为成熟型、中间型和不成熟型[2][3]只有既能缓解内心冲突又能调节行为适应环境的防御机制才是成熟型防御机制,偏向任何一面都是不良的防御机制(包括中间型和不成熟型)。


那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心理防御机制吧[4][5],大家也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在近期是否出现过类似的行为呢?

一、不成熟型
1否认

我们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令自己不舒服的消息,否定不愉快的事情的发生,从而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使得心理上免受伤害。


这种机制最有可能发生在有亲友因感染新冠肺炎离去的群体中,比如有的人起初听到这种消息时,当下并没有难过的情绪,因为ta坚决不肯相信这一消息是真的,这就是在用“否认”这一防御方法来逃避现实的痛苦,躲避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2转化

指我们情绪上、心理上的问题转化为躯体症状,即躯体上的病症表现出来,从而释出自己心理的焦虑和痛苦。


比如一看到疫情相关的新闻,就出现头晕恶心、牙疼、甚至晕厥、抽搐等症状,这实际上就是内心的焦虑或心理冲突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但由于转化的动机是潜意识的,所以个体可能完全意识不到。


3理想化

指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时,加上了自己主观的理想化的观点,使得对这个人或事的评价过高,过于理想,即将事实的真相扭曲和美化而脱离实际。


比如有的人会说:“这次的疫情不严重呀,过两天就没了”,或者说“我身体素质好,不可能感染的”,这就是一种理想化的防御机制。

二、中间型

4压抑

压抑是一种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方法,当我们面对自己无法接受的不愉快的情绪时,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有目的地遗忘,将其压制到潜意识当中,比如对于这次疫情我们会说:“我不要再想这件事了”。


这个机制和“否认”十分相似,但“否认”并不涉及遗忘,只是拒绝承认。


主动压抑是有用的心理调适方法,当我们对于疫情过于焦虑担忧,时常感到沮丧难过,甚至坐立难安时,我们可能需要适当地进行调整。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即便压抑了情绪,情绪造成的影响仍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当中,会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比较极端的一个例子是经历极度悲伤或恐怖的事情的个体,在事后会把那次经历忘得一干二净,并且会重新建立新的记忆,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5转移

转移指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各种原因无法直接向该对象表现,而将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可实现的对象身上。


转移有很多种,包括替代性对象的转移、替代性方法的转移和情绪的转移,在公众面对疫情时最可能出现的时替代性对象的转移和情绪的转移,如A从网上看到武汉有感染者在出现症状后仍偷偷跑出城,将病毒带到了别的城市,感到十分的愤怒,但无法直接谴责ta,所以将情绪发泄在自己身边的人身上。

6合理化

个体利用各种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解释自己不愿接受的情境或情绪。比如处于隔离期的个体不能外出,就说:“正好我在家歇歇”,或者“出去玩多没意思,又累又花钱,在家多舒服”。


合理化其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酸葡萄心理”,也就是当自己想要某个东西却得不到时,就贬低丑化那个东西;另一个是“甜柠檬心理”,指企图说服自己和别人,自己得到的东西是好的,即便这个东西并不那么好。所以合理化并不是成熟型的防御机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帮助人们维持心理平衡。

三、成熟型

7利他

通过做出有利于社会、家庭甚至陌生人的事情,来促使自我得到满足。如通过各种渠道为疫区捐款捐物等,通过这种防御机制来降低自身的焦虑难过等情绪。


8预期

指注意力从当前的经历转移到为将来做一些准备,即在不明确的未来当中,给将来的自己定下一些现实可行的方案和规划,从而安抚心灵上的不安恐惧感。


比如我们当下十分担心疫情的情况,所以我们会囤大量的口罩,买足够的食物等来消除内心的忐忑不安。


9幽默

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通过诙谐有趣的方式来应对焦虑恐慌,这个机制能够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比如在这次疫情中,一些幽默的宣传方式“带病回村,不肖子孙”、“吃野味,从初七到头七”等等,让人们在紧张的防控疫情的过程中,得到片刻的放松。


10升华

将痛苦、焦虑的情感变成积极、有意义的行为,并在过程中调节个体消极的状态。如通过写作、唱歌、作画、运动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宣泄自己对于疫情的恐惧和焦虑。


升华是一种十分有建设性的心理防御机制,它不仅能够降低我们负面的情绪体验,同时还可以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行为,甚至能够创造出对世人有益的作品,如非典时期的纪实文学《非典启示录》,其封面就写着“一个民族,如果不能把灾难变成财富,就是真正的不幸”。



在面对应激事件时,我们都会不自觉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看起来心理防御机制似乎是一种自我欺骗,但是并不然,这其实是我们自己无意识地在保护自己,安抚自己,让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都尽量维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虽然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多为无意识的,但我们仍可以做一些有意识的努力,多多采用成熟型的心理防御机制。其实小Q觉得这也是心理学科普最重要的一点,当大家了解了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之后,才能更好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那在这里小Q也给大家一些小的建议:




1

利他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疫区贡献自己的力量,可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捐物捐款(一定要注意渠道的真实性哦)。心理学或相关专业的小伙伴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需要的群体提供服务。




2

【利他】普通大众可以转发积极正能量的推文,转发可靠的疫情进展,或者是转发辟谣的新闻等,哪怕是在网络上为一线的人员点赞也是可以的。




3

【预期】通过正规渠道购入足够的口罩、消毒液、日常生活用品等。




4

预期为正常工作、学习等恢复后的生活做准备,可以详细的列出任务清单。




5

幽默在和他人交流疫情时,可以适当采用轻松诙谐的方式,比如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表情包、记一些有趣的宣传标语等,再既宣传防疫的同时也能减少紧张的氛围。




6

升华喜欢写东西的朋友们可以通过记日记,写文章等方式来记录自己的心情;会乐器的朋友们也可以在家玩玩乐器;也可以唱唱歌、搞搞绘画创作;实在不行打开电视跳跳广场舞或者打开KEEP做一组运动也行呀。



希望今天的推送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后让我们利用“幽默”这一机制来放松一下吧。

参考文献

[1]Freud, S. (1894). The Neuro-psychoses of Defenc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London: Hogarth Press.

[2]Vaillant, G. E. (1994). Ego mechanisms of defense and personality psychopathology.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03(1), 44.

[3]Trijsburg,RW, van,t'-Spijker-AVan,HL, Hesselink,AJ, & Duivenvoorden,HJ. (2000). Measuring overall defensive functioning with the 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coring methods. Journal of Nervous & Mental Disease, 188(7), 432-439.

[4]黄宇霞, 罗跃嘉. (2004). 突发事件下的心理防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5)390-391.

[5]张敏,  雷开春. . 防御机制研究概述. 心理科学(6), 125-12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