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海量疫情信息,如何避免“信息过载”?

发布时间 : 2020-02-13 16:57:44 | 作者/来源 :  | 阅读 :

我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信息过载。每天一睁眼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好的坏的真的假的,严肃的搞笑的,理性的煽情的,已经超出我可以承受和分析处理的范围了。

——@不吃菜XBS

你是否也是这样?明明不想看,但又忍不住刷疫情信息

于是…

深陷“信息洪流之中”,各种消息真假难辨,让你感到无从应对,充满压力...

这说明你可能已经“信息过载”了!

信息过载为何物?

信息过载就是伴随着网络虚拟社会发展而出现的过度获取信息的现象[1]。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大脑装的信息太多,难以运转了。所以,每隔几分钟就忍不住想刷朋友圈,查看最新疫情消息的小伙伴们,可能就有“信息过载”的风险哦!

轻松一测

1.你是否一睁开眼睛就会先打开手机,看看最新疫情消息?

2.你每天是否从三个以上的平台/渠道关注疫情信息?

3.你是否把每天大部分时间用于收集疫情信息上?

4.当你手机不在身边时,是否会十分焦虑?

5.当网络出现问题而不能浏览网页时,你是否坐立不安?

如果你符合2条,就有了“信息过载”倾向,如果有4条以上那就可能“信息过载”了。“信息过载”倾向可能尚未对生活产生明显影响,而“信息过载”则说明已对生活产生明显影响了。


疫情信息过载,会哪些危害呢?

信息过载了,我们可能会:

1、信息能力出现退化

“头脑中塞满东西和头脑空空如也同样糟糕!”

“Bang!”

每天刷遍各大平台以及朋友圈中的信息,就可以获得全部的疫情动态了吗?

心理学研究告诉你,未必!因为信息过载会延长我们对信息的判断时间,降低判断信息的正确率[2],削弱我们的信息筛选、甄别和整合能力[5]

简单来说,“喝酒杀冠毒”、“口含姜片”等各种谣言漫天飞,这类新闻刷的越多,真相更难被识别出,你就可能越混乱,更易听信不实的疫情谣言,采取不恰当的预防措施。

2、影响身心健康

我们也许会有以下感受:

·越刷越鸭梨山大!

这种感觉源于我们丧失了对环境的控制感[4]。诸如“WHO将中国划为‘疫区国’3年,中国经济将倒退30年?”,散播这类谣言的标题党正好迎合了我们对疫情现状的失控感。

·越刷越焦虑!

信息过载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比如焦虑、抑郁愤怒[7]。所以“我今天好像有点咳嗽,是不是感染了?”的疑病心理、日日感到焦虑难过,真的不是无病呻吟。

·越刷越睡不着!

信息过载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如,出现身体疲劳,甚至引发睡眠问题[6]

“疫情10日,我夜夜难眠”可能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越刷越伤心!

清华大学教授指出:突发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几乎人人都尽可能多的关注事件进展。看得多了,所产生的心理不适,其实是替代性心理创伤。



疫情下,为什么容易“信息过载”?


1、被动性浏览

在自媒体时代,信息洪流裹挟-数据庞大的互联网是“信息过载”爆发的温床 [1]。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公民记者”,淹没你的是“爆满的朋友圈”,想不看都难!

如“专家称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谣言一经发出,便秒速霸占了我们的屏幕和眼球,双黄连也摇身一变为土豪代名词!

2、我刷即我需

大众传播学家卡茨(1974)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理论”,指出人们选择接触某类信息是为了满足某种内心需求。

疫情背景下,这些需求包括:


·安全需要

“新型肺炎死亡率到底多高?传染度有多强?特效药研制进度如何了?…”

在面对一个含有潜在危险成分的情境时,人类第一反应就是获取信息。因为只有获取所处环境的信息,才能控制环境,以确保在疫情下安全自处。


·能力需要[8]和助人需要

“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志愿者?哪些地方缺乏物资?我能做些什么?…”

心理学认为人类天生就有一种要体现自身能力的需要,这和助人心理是一致的。因为拯救别人,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同类存活,还是自身能力的体现哦。


·获得控制感

“我们市感染了多少例?都在哪些场所出现过?有什么新方法抑制病毒?…”

内心缺乏控制感的人,会不可遏制地刷疫情动态,其目的是为了和世界产生联系,获得掌控感。



疫情信息过载,该怎么破?

如何有效应对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如何科学辩识真相与谣言?干货来了!

我们真诚建议:

1、主动浏览,拒绝被动推送

·筛选有效的信息源

重点关注政府机关、医疗机构、专业组织等具有公信力的官方媒体发布的事实类信息,尽量过滤自媒体发布的观点类信息。在微博、微信中可以设定分组,App中的信息推送功能也可以选择关闭。


·控时控量的接收信息

每天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段用来接收信息,时长最好不要超过1个小时。尽量不要在睡前浏览信息,一方面很容易超时,另一方面,浏览信息带来的负面情绪可能造成失眠。


2、 细辨真假,防止盲目从众

如何判断一条消息是否真实呢?

发布者为官方媒体、权威机构等;

作者具备扎实,雄厚的专业背景;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明确;

语言煽动性或主观性过强;

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

不明来源的聊天记录截图。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真相与谣言齐飞。发布信息是大家的权力,但别忘了,同时你也承担着一份责任。在按下转发键的那一刻,你也许不会想到,这条消息将被多少人看到,给多少人带来心理重负,引起多少不必要的恐慌。

建议大家,如果您并不具备医学、公共卫生等相关知识背景,那么请您相信这个领域专业的、值得信任的人,不要对外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



3、回归真实,过好个人生活

·设定日程规划

宅家期间,您可以制定一个日程规划表,让生活充实起来,多去做一些能够看到即时效果的事情,重拾对生活的控制感。比如:整理房间,学一道菜,读一本好书,每天至少30分钟锻炼...

·关注身边亲人

多陪伴您的家人,关注家人的身心理变化,增强情感和信息交流。引导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接受正规渠道的消息,多关注充满正能量的、提供解决方案等“解困式”的信息,避免因恐慌、焦虑等消极情绪导致免疫力下降。总之,家人永远是您最重要的社会支持。

·保持平和心态

危难关头,最考验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场心理战,您的表现如何?不妨采取写日记的方式,记录生活的精彩瞬间和深深的感动。请您记住,无论做什么,你才是生活的主人!

(图片来源:百度)

·寻求心理援助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面向所有受到疫情影响人员,包括一线医务人员、被隔离人员、受感染人员、康复患者、大中小学师生和普通民众开设心理援助热线:

027-59427263

(谐音:我就是武汉爱你噻!)

开放时段:每天8:00—22:00

可通过微信扫一扫下图二维码关注我们哦!



对疫情,你不孤单;心理支持,共度难关!有政府信息公开透明,民间组织统筹救援,科普大V传播知识,接下来的自我调节,就靠你啦!

【参考文献】

1.罗玲.(2019).信息过载症:阅屏时代的精神危机.吉林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4, 122-127.

2.车敬上,孙海龙,肖晨洁,李爱梅. (2019). 为什么信息超载损害决策?基于有限认知资源的解释.心理科学进展, 27, 1758-1768.

3. Bawden, D., & Robinson, L. (2020). Information Overload: An Overview. In: Oxford Encyclopedia of Political Decision Mak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Bawden, D., & Robinson, L. (2009). The dark side of information: Overload, anxiety and other paradoxes and pathologie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35(2), 180-191.

5.Lingling, Y., Xiongfei, C., Zhiying, L., & Junkai, Wang. (2018). Excessive Social Media Use at Work: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Social Media Overload on Job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eople, 31 (6), 1091-1112.

6.Jun, S. (2016). The reciprocal longitudi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Korean adolescent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58,179-186.

7. Swar, B., Hameed, T., & Reychav, I. (2017). Information overload, psychological ill-being,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continue online healthcare information search.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70, 416-425.

8. Deci, EL., & Ryan, RM. (1985). 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 Springer US.




作者:向康桥 杨晨

审稿:孔繁昌



关闭